结对共建
发展红色旅游 助力乡村振兴
- 分类:结对共建
- 发布时间:2024-11-07
发展红色旅游 助力乡村振兴
- 分类:结对共建
- 发布时间:2024-11-07
近年来大湾村抢抓机遇、奋力拼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挖境内红色文化资源,依托域内的古建筑、红色遗址,围绕大湾景区旅游资源禀赋开展大湾漂流、大湾民宿、携程度假农庄、金寨县蝠牌茶旅有限公司、大别山农耕文化展览馆等旅游新业态,建设“吃、住、行、游、购、娱”一批文旅体项目和配套设施,不断提升文化品位,提高旅游品质,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提升游客体验度,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走出了一条“发展红色旅游 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
一、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及成效近年来花石乡以大湾村为中心,着力打造红绿融合全域旅游线路,以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四季花海、茶旅驿站、大别山农俗文化展览馆、追梦大湾扶贫展馆、大湾十里漂流、携程度假农庄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接连亮相,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近1.5亿元特色小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推动红色旅游、休闲农业和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全乡群众积极参与旅游业发展,共有44户开办农家乐、民宿、特产店等,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及“后备箱”等服务,吃上了“旅游饭”,年接待游客达35万人次。花石乡大湾村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一)开展文物摸底 做好文物申报。大湾村认真摸排区域内的古建筑、红色遗址等现有文物保护单位4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安徽省工委旧址(汪氏宗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帽顶山古寨、六安六区十四乡苏维埃政府卫生所旧址、六安六区十四乡苏维埃政府旧址(汪家祖宅)。文物保护单位均已布展,安排专人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落实消防等安全责任。完全恢复了当年中共鄂豫皖区委员会工作革命的场景,为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旅游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利用汪家祖宅建设成为大别山农耕民俗文化展馆,展示反映大别山地区衣食住行、生产生活方面用具、器具、工具等老物件近 2000 件,2020年4月正式免费对外展览,吸引了大量游客,并成功申报为全省十大文物活化利用优秀案例。
(二)提升旅游业态 吸引力不断增强。2021 年 6 月花石乡大湾村与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签订传承红色基因结对共建协议书,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一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仰、勇敢斗争,鼓励广大党员讲好党的故事、讲好新四军的故事、讲好革命的故事、讲好根据地的故事、讲好英雄和烈士的故事。
依托“红岭公路”网红优势与凤凰网、新浪网、今日头条等媒体合作开展的红色传承看金寨、“中国红岭别出新“茶’”“皖美驾游‘岭’略风光”等红岭公路自驾游宣传活动,花石乡大湾村和马鬃岭成为重要节点,为广大“车友”“骑友”“驴友”等户外运动爱好者提供场地,带动花石乡旅游发展。
(三)强化旅游配套 红绿游相结合。2016年以来,花石乡多方向上争取支持统筹文化旅游、交通、水利、国土、环保、农业等各方项目资金,不断加强大湾村水、电、路等建设和景区范围内生态环境及重点建筑物的保护。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行动先后从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村庄绿化、卫生改厕、沟塘清淤、农房整治、村容美化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提升。还吸引了几家强势企业开发休闲游乐项目、餐饮、民宿等。其中较为突出的旅游项目有:十里漂流游乐项目投资1亿元,茶旅体验中心项自投资1000 万元,携程度假农庄·大湾店一期项目投资3000万元。以大湾十里漂流为例,提供近 100个就业岗位,就业群众月均增收2400元。2020年漂流试营业仅一个月就吸引了近 6 万游客前来体验。2021 年、2022 年夏季大湾漂流成为来大湾村、来花石乡旅游的必玩项目之一。
二、我们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自力更生”打造样板。结合花石乡丰富的旅游资源,金寨县编制的金寨全域旅游二日游、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足迹前行、千里跃进将军故乡红色征程线、春生夏长万物并秀等系列旅游精品线路均涵盖了花石乡境内景区景点。
2017 年花石乡支持大湾村成立旅游开发公司把集体产权房屋改造成民宿,聘请了外出人员刘辉洪回乡作为“管家”负责日常运营,为村集体年均增收10万元,也为发动群众发展民宿做了示范。“细雨农家”“新云小院”“和平山庄”“金马御龙缘山庄”“森宝民宿”等大湾群众自行开办的民宿也各有特色。民宿店主们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带动农户销售茶叶、黑毛猪肉、黄牛肉、土鸡蛋、手工挂面等农副产品实现销售新突破,实现脱贫并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腾笼换鸟”转型升级。花石乡利用六安六区十四乡苏维埃政府旧址、安徽省工委旧址等一批红色旅游资源及大湾村帽顶山、百丈岩、十二檀、三官庙等独特的自然景观,依托天马自然保护区秀美景观,融入茶文化元素,打造“基地十休闲”型景点,推进红绿融合旅游与茶产业、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依托大湾十里漂流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带动全乡观光休闲、旅游、文化、康养收入实现新的突破。
(三)“引凤筑巢”扩大规模。积板打造大湾4A级旅游景区,加快红绿融合旅游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相结合,为乡村旅游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大湾村引进企业开发大湾民宿”年实现村集体收入7万多元;引进社会资本投资开发大湾十里漂流,丰富旅游业态,辐射带动了沿线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发展;引进市级龙头企业安徽蝠牌生态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茶农增收,带动茶农茶厂就业。
(四“) 百花齐放”各显风采。近年来大湾村先后举办山水文化旅游节暨开茶节、大湾村晚、“情牵大湾村梦回马鬃岭”主题摄影活动、“冬奥火炬点亮巨交大湾”主题直播“、来皖知好味桃醉花石乡”民俗风味美食大赛、“潮涌长三角皖美金寨行”长三角媒体金寨采风行活动等系列节庆活动,提升了大湾旅游的知名度。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大湾村将在发挥现有优势条件的同时,进一步发展红绿融合旅游产业,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尊重旅游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更好地发挥政府引导、扶持作用,提升村民自身发展动力,把旅游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通过天堂寨景区与马鬃岭景区辐射带动,以红色文物、自然风光游览为吸引点,以千亩茶园农事体验、农耕民俗文化体验为基础,以民宿体验、自驾旅游、研学旅游为主线,结合四季特点丰富和完善周边体育健身与游乐项目,围绕着旅游元素,形成丰富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进一步将大湾村的红绿融合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把大湾打造成具有特色化、品牌化、品质化的乡村旅游样板村。
相关信息
2025-03-19
2025-03-10
2025-02-03
2025-02-03
2025-02-03
2025-02-03
2025-02-03
2025-02-03
2025-02-02
2025-02-01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电话: 0551-62606853 邮编:230001
Copyright © 2021 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19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