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
回 忆 四 十 年 前 国 庆 大 阅 兵
- 分类:红色记忆
- 发布时间:2025-05-06
回 忆 四 十 年 前 国 庆 大 阅 兵
- 分类:红色记忆
- 发布时间:2025-05-06
20 世纪 80 年代,是激情燃烧的年代。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就,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都有很大的提升,南疆战事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为了鼓舞全国人民的斗志和全军指战员的士气,在国际上扬国威振军威,中央决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国庆 35 周年阅兵仪式。
阅兵,作为古今中外共同认可的一种隆重的军事仪式,它所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国威和一支军队的军威。在 1949 年的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同时举行了新中国第一次阅兵。随后每年国庆节我国都要进行阅兵。1959年后,因国内各种原因,阅兵暂停了。
1981 年邓小平任军委主席后,为了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决定于 1984 年举行国庆35周年阅兵仪式。
于是,中央军委成立了“国庆 35 周年首都阅兵领导小组”,由总参谋长杨得志任组长,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总后勤部部长洪学智、副总参谋长何正文任副组长;北京军区成立阅兵总指挥部,有各总部、军兵种的有关人 员 参 加 ,秦 基 伟 任 阅 兵 总指挥。本人有幸参加国庆 35 周年
首都大阅兵。1983年 8月,我在60 军 178 师 532 团司令部任作训参谋,经组织推荐到石家庄高级陆军学校参谋队学习。年底学校要选拔 200名学员,与北京军事学院选拔的 200 名学员合编成一个方队,参加北京国庆35周年阅兵。参加阅兵虽然要影响一些学业,但机会难得,大家都争相报名。学校最后从 4 个参谋队,挑选出身高体重适中的200名队员,我身高1米78,有幸被选中。
1984 年春节后,学校进行了课程调整,因为我们是徒步方队,队列训练是重点。为了与北京军事学院的 200 名学员编组合练,手 3 月 10 日离开石家庄来到北京西郊的军事学院(现国防大学)驻地。根据阅兵指挥部的要求,徒步方队共有352 人,每个排面 25 人,14 个排面,加两个领队。在学校的大操场上,400 人按个头高矮选择排面,我在第四排,每个排面为一个分队,我任第四分队副分队长。
3月的北京,春寒料峭,不时飘起雪花。 我们一边要完成学业(老师从石家庄赶到北京给我们上课),一边要冒着寒风雪花训练。北京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好多学员都是第一次到北京,我也是第一次,每到周末,学院安排我们去参观游览名胜古迹,天安门广场是首选之地。为了扩大学员的知识面,学院还邀请中央有关部委领导来作报告,时任军事学院院长肖克上将,为我们做了觉史军史报告。他以自身的经历,从井冈山时期讲到五次反“围剿”,从长征开始讲到抗日战争,从解放战争讲到抗美援朝…… 肖院长的报告精彩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我们都深受教育和鞭策。
1959 年以前的国庆阅兵,因为规模不是很大,各个方队以分散训练为主。而这次阅兵规模大、军兵种多、配合复杂,为了使阅兵训练统一规范,总指挥部决定,在北京昌平沙河机场兴建徒步方队阅兵村,在通县机场兴建机械化方队阅兵村,在南苑机场兴建空中梯队阅兵村。
1984 年 5 月 8 日,我们从军事学院住地驱车来到沙河机场阅兵村,开始了近 5 个月的封闭式强化训练。沙河机场距离北京市区约 50 多公里,飞机跑道呈东西走向,长 2000 多米,机库内停有一架抗美援越时缴获的“支奴干”双旋翼直升机,还有几架直 5、法国云雀直升机。在1971 年的“9·13”事件中,周宇驰、于新野就是从沙河机场非法劫持 3685 号直升机,后被拦截迫降后畏罪自杀的。这个机场是备用的,时不时也有运输机降落。
阅兵村的帐蓬搭在跑道北侧,一溜整齐排开,蔚为壮观。阅兵村里修建临时道路,搭建帐篷,并有食堂、水电、淋浴等生活设施。这里住着 18 个徒步方队,有阅兵指挥人员、诊所、教练组、保障人员共约 8000 人。军委主席邓小平亲自为这次阅兵定下目标:世界一流,国际前茅。为了完成这个目标,阅兵指挥部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和严格的考核细则。开训之日,18个方队在 2000 米的跑道上拉开阵势,随着一声令下,训练场上人声鼎沸,口令声、番号声此起彼伏,好一派壮观热烈的练兵场面。队列训练从基础开始,单兵动作一步一动,练军姿一个小时不动,练眼神 30 秒直视前方不能眨眼,练踢腿功绑上沙袋。单个教练,录像纠正,逐一考核,反复练,练反复;练了单兵练排面,练了排面练合练,风里来雨里去,军衣湿了干,干了湿,结了碱。时值三伏天,酷暑高温,跑道上的地面温度有 50 多度,穿着皮鞋都烫脚,军裤改成了大裤衩,晕倒了抬下去喝点水,休息一下继续上阵。每到晚上,为了考核过关,为了提高标准,许多队员在跑道上加班加点训练。阅兵指挥部还经常开展会操、比武竞赛,使训练开展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5个月的千锤百炼,行程上万公里,我们每人踢坏了 3 双黄皮鞋,个个都晒得黑里透红,目光如炬,动作标准规范,方队队列达到了“三等”(等间隔、等距离、等速度),“三线”(队列纵、横、斜一条线)要求。
阅兵训练是紧张的、严肃的、一丝不苟的。为了缓解队员们的心里压力,活跃气氛,阅兵指挥部请来解放军总政歌舞团、海政歌舞团、东方歌舞团等军内外文艺团体,到阅兵村慰问演出,程琳的一首《风雨兼程》令人回味:“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就这样风雨兼程……”
夜幕降临,当我们洗去一天的征尘,拿着小马扎,围坐在电视机前的时候,身心才得到放松。时值我国第一次组团参加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 23 届夏季奥运会。1984年7月29日,当我们看到 27 岁的射击运动员许海峰为中国夺得第一枚奥运会金牌时,大家都兴高采烈,激动不已。当年香港电视剧《霍元甲》首次在内地播出,引起了轰动和共鸣,我们也被剧情所感染,跟着唱起了电视剧插曲:“万里长城 永 不 倒 ,千 里 黄 河 水 涛 涛……”为了熟悉阅兵场地,检验各方队的协调配合动作,查找不足,指挥部手 9月 6日、9月 27日深夜组织 42 个地面方队,到天安门广场进行综合演练。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了。10月1日凌晨,我们身着85式新军服,足蹬高帮黑皮鞋,手戴白手套,于 5 时到达北京东长安街。此时的北京,秋高气爽,晴空万里,天安门广场人山人海,红旗飘扬,彩球高悬,解放军军乐团整齐列队站在广场前列。观礼台上,坐满了来自全国各行各业出席庆典活动的优秀代表和国际友好人士。
10 时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5 周年庆典,在国歌和礼炮声中拉开大幕。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时年 80 高龄,他身着藏青色中山装,身板笔挺,乘我国自行研制的红旗牌黑色敞篷阅兵车,驶出天安门,越过金水桥。阅兵总指挥秦基伟迎上前报告:“阅兵准备完毕,请检阅。”邓主席挥手示意开始,军乐团奏响阅兵进行曲,邓主席乘车检阅受阅部队的 42 个方队(我所在的是第 2 方队)。他目光敏锐,注视受阅人员,用浑厚洪响的四川话亲切问候:“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受阅官兵齐声答道:“首好!”“为人民服务!”问候声响彻在东长安街上空,体现了官兵团结一致的友爱之情。
阅兵式结束后,邓小平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发表了他一生中唯一的国庆讲话,向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海内外同胞、朋友,致以最热烈的节日祝贺!他精辟论述了建国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国内外政策。要求全军指战员时刻保特警惕,努力掌握和提高应对现代化战争的知识和能力!
10 时 23 分,分列式开始。军乐团奏响雄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首先跨上分列式阅兵线的是三军仪仗队,他们护卫着鲜红的“八一”军旗,气势如虹,率先进入天安门广场。我所在的军事学院方队(对外号称"将军方队”,因为是最高学府,队员们身着全毛制服、佩戴金黄色帽穗)紧随其后,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精神抖擞,踩着鼓点,正步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接着海军、空军、炮兵、装甲兵等学院方队依次通过。巾帼不让须眉,女兵方队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出现在阅兵场上,英姿飒爽,整齐划一,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步兵方队官兵,三把枪劈枪动作,干净利索,透出一股阳刚杀气。18个徒步方队通过后,是 24 个机械化方队的 428 辆战车通过,铁流滚滚,轰鸣而来。反坦克导弹车、火箭炮车、布雷车、新式火炮坦克、装甲车、步战车等,特别是海军的导弹方队、空军的导弹方队、战略导弹方队通过时,震撼了现场的所有观众、国际友人及新闻媒体。空中受阅梯队有 117 架战机组成,多梯次多队形拉出绚丽彩带,掠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接受检阅。
11 时 02 分,首都各界群众组成的方队开始欢庆游行。后来听说,当北京大学的游行队伍通过天安门广场时,学生们打出了“小平你好!”的横幅,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表达了人民对“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敬意!成为国庆 35 周年的一大亮点。
1984 年的国庆阅兵,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装备最新、机械化、国产化程度最高的一次。受阅官兵矫健的身姿、冷峻的面庞,如炬的目光,透露出中国军人不畏强敌的霸气!特别是战略导弹首次亮相,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标志着中国武装力量现代化建设进入里程碑时代。此次大阅兵,震摄任何胆敢来犯之敌,扬我国威,振我军威,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敌对势力的傲气,大增了改革开放的底气。
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我能够正步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为国争光,是此生的一大幸事。40 年弹指一挥间,今年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华诞,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特作小诗一首,以示纪念:四十年前大阅兵,风雪日晒操练勤,天安门前受检阅,军威震撼四海扬!
相关信息
2025-05-06
2025-05-06
2025-05-06
2025-05-06
2025-04-30
2025-04-30
2025-03-19
2025-03-10
2025-02-03
2025-02-03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电话: 0551-62606853 邮编:230001
Copyright © 2021 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19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