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
青山在,人未老——《历史的丰碑》序

最新信息

青山在,人未老——《历史的丰碑》序

青山在,人未老——《历史的丰碑》序

详情

        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淮海委员会编纂的《历史的丰碑》一书,即将付梓,让我心动不已,亦让我顿生敬意和对过往的回想。
        新四军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功臣。新四军老战士是历史的创造者和见证人,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理想信念和英雄主义精神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财富,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为此,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根据中国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部署和要求,于2016年成立了一个专门小组,由我牵头,带领几位各有专长的年轻学者和工作人员,怀着对老英雄的崇敬心情,赴全省各地,对健在的新四军老战士做抢救性采访。每到一处,在当地新四军研究会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们到了100多位新四军老战士的家里,和他们面对面交谈,录音,摄像,请他们留下签名、墨宝,提供回忆录、诗词书画作品等等。实地寻访,历时两载有余,收获颇丰,非但收集到了难得的活资料,也让我们摸清了当年全省健在的新四军老战士一共是1715名。他们是人瑞,是国宝,是我们新四军研究会同仁们,学习、宣传、研究的对象。对这段经历,我铭刻在心,永志不忘。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淮海委员会的同志们,按照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统一部署,怀着满腔的政治热情,于2016年成立了“新四军历史资料抢救小组”,开展了对新四军老战士的走访工作。会长张振山,副会长彭晓平、杨承愉、徐宁宁、朱联群、张登华、李黎、李金林、余承周、李梦等诸位同仁,同心协力,拧成一股绳,以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先后完成了对 54 位新四军老战士的签名、采访和留影工作,并对其中5人进行了录像,加工制作成视频后在电脑中存档,并复制到u盘里交给他们的亲人保存。对受访者的口述资料,经过悉心整理,精编成了一本书,名曰《历史的丰碑》。淮海委员会的同志们,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情!
        张振山会长写的后记中,有这样一段心里话:“数年过去了,当年接受采访的这些革命前辈,虽然大多数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的音容笑貌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他们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来人,特别是青少年们的茁壮成长。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与这些革命前辈的一次次接触和交谈,每次都受到了生动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一席话,入情入理,撩动人心。
        历史是过往的,但却是鲜活的,有温度的。口述史料的一大特征就是形象、生动、鲜活,可与文献资料互为补充、互动互证。毫无疑问,《历史的丰碑》是一部鲜活的、有温度的口述史,值得阅读、传播和收藏。老兵们的经历就是一部历史教科书,记录下他们的故事则是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古人云,文章千古事。这本书出版之意义,在于其存史、资政、育人。
        新四军在 1937 年的抗日烽火中应运而生,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考验,为民族解放和革命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铸 就 了 可 贵 的 新 四 军 精 神 。2020年底,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施平、程亚西等 40 余位年逾百岁的新四军老战士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只有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赞叹了他们光荣的革命历史和爱党之情,称赞新四军老战士们更懂得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的,新四军老战士们最懂得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
        明确提出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这一重大政治命题的是习近平总书记。2015 年 7 月 1 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国测一大队老队员老党员的回信首次提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2016 年 7月1日,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向全党郑重发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号召。2017 年 10 月 18 日,在党的十九大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上升为大会的主题,总书记深刻指出:“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进一步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他说:“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2018 年 2月,在春节团拜会上他指出:“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我们广袤的国土上继续书写 13亿多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历史新篇章”。2019 年 5 月,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时他又重申:“我们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记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2019 年 5 月 31 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他再次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习总书记对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作出了最简洁、最明了、最深刻、最经典的回答。
        为什么新四军老战士们“更懂得”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呢?因为这些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们、老战士们,人生阅历最丰富,斗争经验最丰富;理想信念最坚定,革命立场最坚定;社会认知最深刻,历史感悟最深刻。新四军老战士们,在战争年代,为国家为民族,出生入死,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辞;在和平岁月,艰苦奋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再立新功,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枝一叶总关情;离休后,爱党之情不减,革命意志不减,家国情怀不减,发光发热,不逊当年。
        习近平总书记 2021 年 2 月19日,在给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百岁老战士们的回信说,新四军老战士们,“你们亲历了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历史进程,更懂得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当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好感动,我感动于习近平总书记最了解我们的新四军老战士,我感动于习近平总书记最懂得我们新四军老战士的心。
        新四军的抗战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讲新四军的故事,就是讲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新四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就是讲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新四军作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力部队之一,既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历史贡献,同样也为新中国的建立、建设和改革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新四军部队作为人民解放军的根脉和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在延续、在发展,新四军将帅们,新四军的老战士们,一直在新中国的各条战线上奋斗和奉献,新四军在战斗中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新四军精神,一直在激励人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新四军是华中地区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华中人民的长城。新四军在安徽有说不完的故事。安徽是八省红军游击队的集结地、新四军的组建地,是新四军东进抗日的出发地,也是皖南事变前新四军军事机关、政治中心和指挥中心所在地。新四军自成立到皖南事变,安徽境内有张云逸领导的第三支队、高敬亭领导的第四支队(后由徐海东兼任司令员)、罗炳辉领导的第五支队、孙仲德和黄岩领导的江北游击纵队、彭雪枫领导的第六支队坚持敌后抗战。皖南事变之后,安徽有三个师的部队——罗炳辉领导的第二师,彭雪枫、张震领导的第四师,张鼎丞、曾希圣领导的第七师。新四军在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中,创立了八块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其中,淮南抗日根据地、淮北抗日根据地、皖江抗日根据地就在我们安徽境内。
        新四军军部在云岭的3年,是新四军向华中敌后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新四军政治、军事、文化蓬勃发展时期,是新四军这支以抗日为己任的革命队伍成长壮大的辉煌时期,是新四军游击战略战术日益成熟、娴于运用的重要时期,是新四军牵制日军最多打击日寇最顽强的时期,是伟大的新四军精神着力培育和锻造、新四军将士的意志力和人格得到极大提升的时期。在叶挺、项英领导下,新四军将士活跃在大江南北,英勇抗敌,创建抗日根据地。作为这一时期的新四军军部,在中国革命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立起了不朽的抗战丰碑。座座丰碑,都是新四军历史上永远的丰碑!都是中华民族抗战史上永远的丰碑!都是现今仍健在的新四军老战士心中永远的丰碑!
        新四军在波澜壮阔的八年抗战中,孕育锻造了伟大的新四军精神。有6句话,高度概括了新四军精神,即:跟党举旗的坚定信念,英勇果敢的钢铁意志,坚忍不拔的顽强作风,众志成城的赤诚团结,相忍为国的博大胸怀,步调一致的自觉纪律。安徽可是新四军精神的孕育和锻造之地啊!历史的硝烟和战争的烽火早已散去。新四军精神体现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在华中大地上,由无数仁人志士和革命先烈用热血与生命铸就的新四军精神,孕育的红色基因,形成的革命传统,创造的红色文化,是党史教育、国史教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的重要红色资源。我们要世世代代传承;无数革命前辈们,千千万万的先烈们,在抗日的烽火岁月里,以气贯长虹的英雄气概,创造的抗战业绩,彪炳史册,我们要永远铭记。
        希望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淮海委员会,把《历史的丰碑》这本书出版好,宣传好,利用好,借助这本书的新鲜资料,向青少年朋友们,讲好新四军老前辈的故事,讲好新四军战斗的故事,讲好新四军的光荣传统,讲好新四军的革命精神,教育引导青少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做新时代红色基因的传承人,做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栋梁之材。

联系信息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电话:0551-62606853

微信公众号

意见建议

描述: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电话: 0551-62606853  邮编:230001

Copyright © 2021 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1980号-1